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称为( 理想 )。
2.理想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 集中体现)。
3.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人民至上 )。
4.解决人生目的和奋斗目标的问题,最根本的是要靠( 理想信念)。
5.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实质上是(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在理想层面的反映。
6.在整个理想体系中,( 社会理想)处于最根本、最重要的地位。
7.处于核心地位的理想类型是( 社会政治理想 )。
8.信念是以( 理智 )为核心的。
9.信念是( 认识、情感和意志 )等成分有机融合而成的“合金”。
10.信念突出的本质特征是( 信)。
11.马克思主义首要和基本的观点是( 实践观点 )。
12.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
13.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 经济建设 ) 是根本。
14.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 政治建设)是保证。
15.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 文化建设 )是灵魂。
16.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 社会建设 )是条件。
17.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 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
18.“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的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9.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0.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是(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
21.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民族的昨天的生动叙述引用的诗句是(“雄关漫道真如铁”)。
22.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民族的今天的生动叙述引用的诗句是( “人间正道是沧桑” )。
23.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民族的明天的生动叙述引用的诗句是( “长风破浪会有时” )。
24.在“四个自信”中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是( 文化自信 )。
25.实现中国梦的前提是( 国家富强 )。
26.实现中国梦的核心是(民族振兴)。
27.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 全面依法治国 )是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8.(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
29.实现中国梦的根本是( 人民幸福 )。
30.在我国提出的新发展理念中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 创新 )。
31.在我国提出的新发展理念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的是( 共享)。
32.创新的关键是( 人才)。
33.创新的基础是( 求真务实)。
34.确立理想信念最集中和最突出的时期是( 青年时期 )。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多项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理想的特征包括(超越性 、时代性、实践性)。
2.理想的内容包括( 生活理想 、职业理想 、道德理想、社会政治理想)。
3.信念是由( 认识、情感 、意志 )等成分有机融合而成的统一体或“合金”。
4.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除了科学性外,还包括( 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发展性 )。
5.下列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关系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有(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导、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密不可分)。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个人理想的实现必须以社会理想的实现为前提和基础;在整个理想体系中,社会理想处于最根本、最重要的地位;个人理想的实现依赖于社会理想的实现。
7.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因素包括(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我国社会发展的新特点 )。
8.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本含义是(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9.在 2020 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14 亿中国人民( 无私奉献、守望相助;自觉投入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凝聚起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弘扬中国精神,人人都是抗击疫情的伟大战士;发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优秀文化传统和中国精神 )。
10.当代青年实现理想信念和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是要有( 艰苦奋斗精神、献身精神 、创新精神、实干精神 )。
11.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生动叙述引用的三句诗是( “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的关键是人才;创新是以求真务实为基础的。
13.自觉坚定为中国梦而奋斗的理想信念应具有(艰苦奋斗精神、献身精神、实干精神、创新精神)。
14.共享的内涵包括( 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 )。
15.新发展理念的主要内容除了创新外,还包括(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16.“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除了经济建设外,还包括(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17.信念的特征包括(稳定性、层次性、亲和性)。
18.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国始终把(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19.“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
20.“四个自信”包括(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 )。
三、判断题(正确的请用字母“T”表示,错误的请用字母“F”表示)
1.理想是个人主观意志的体现。(F)
2.共同理想就是一切时代都共同具有的理想。(F)
3.信念是一种单纯的知识或想法。(F)
4、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对立的统一。(T)
5.理想信念是支撑人生的精神支柱。(T)
6.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T)
7.道德理想是做人的楷模和标准。(T)
8.信念突出的本质特征是“信”。(T)
9.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T)
10.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任务是,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T)
11.人民幸福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T)
12.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T)
13.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T)
14.创新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T)
15.共享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T)
16.道路自信是对国家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 T)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并没有改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T)
18.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T)
19.践行艰若奋斗精神,是当代青年实现理想信念的根本途径。( T)
20.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T)
21.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T)
22.中国梦只是国家之梦。(F)
23.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和主要体现是国家富裕。(F)
24.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T)
25.绿色发展就是要解决好人与社会和谐共生问题。(F)
26.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T)
27.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民主精神。(F)
28.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T)
29.中国精神包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T)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
2.人类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它的(目的性)。
3.人的本质属性是指(社会属性)。
4.世界观要回答的关系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5.人生观的核心是(人生目的)。
6.决定人生价值标准的是(人生目的)。
7.人生观要回答的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8.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实质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9.科学高尚的人生观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10.决定一个人做人标准的是(人生观)。
11.人生目的是指(人为什么活着)。
12.人生社会价值的基本标志是(劳动、创造和贡献)。
13.人生价值实现的重要的主观条件是(坚强的意志品质)。
14.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能够实现(个人与社会 )的有机统一。
15.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是区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人生观的根本标志之一。
16.在当今中国,最重要的社会实践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7.人生价值是人们从价值的角度思考人生问题的评判根据和( 标准)。
18.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是(人生态度)。
19.区分无产阶级人生观和资产阶级人生观的根本标志之一是(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
20.为人民服务就是为( 最大多数 )人服务。
21.人生观的基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2.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是(劳动、创造、贡献)。
23.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的价值观取向决定着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24.(社会实践)是人生价值真正的源头活水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25.(社会生活环境)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客观条件。
26.(劳动)是人生价值的源泉。
27.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集体)。
28.(科学文化水平)的高低是决定人的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29.科学文化水平的高低是决定人的(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多项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人的属性包括(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2.人生观的基本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
3.人生观的特点包括( 时代性;阶级性;相对的独立性)。
4.人生目的的作用包括(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5.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人生的作用包括(促进人生目的的达到;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 )。
6.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目的;把为人民的利益作为判断人生是非的标准和原则;热爱人民、服务人民、关心人民)。
7.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应努力做到(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学习工农群众的优秀品质)。
8.人生的社会价值包含的内容有(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9.人生价值的基本特征包括(创造性;社会性;崇高性)。
10.人生价值的正确评价方法是(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11.人生观的作用包括(决定一个人的做人标准;决定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性质和水平)。
1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表现为(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的;个人与社会也存在矛盾和冲突;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个人与社会发展是相互制约的)。
13.实现人生价值的社会生活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环境;社会教育环境;工作环境)。
14.实现人生价值的个体自身条件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
15.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包括(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提高自身素质;树立与社会主导价值目标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16.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包括(人生价值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用辛勤的劳动创造人生价值)。
17.实现人生价值的社会生活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环境;社会教育环境;工作环境)。
18.下列对人生价值的说法,不正确的是(人生价值就是物的价值;人生价值与人生目的没有关系)。
19.关于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世界观包含人生观;世界观对人生观起着指导作用;世界观影响人们对人生道路的选择;人生观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20.下列对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集体是由个人组成的;只有个人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才能形成坚强的集体力量;个人依赖于集体;个人只有借助集体的力量,才能实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目的)
三、判断题(正确的请用字母“T”表示,错误的请用字母“F”表示)
1.人生观就是世界观。(F)
2.人生观的基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T)
3.人类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它的目的性。(T)
4.对自己生命存在的肯定是人生的社会价值。(F)
5.人生价值是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F)
6.人生价值的实现只需要具备客观条件。(F)
7.实现人生价值是指内在的价值目标转化为外在的价值行为。(T)
8.人的本质属性是自然属性。(F)
9.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看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T)
10.世界观要回答的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T)
11.人生观决定一个人做人的标准。(T)
12.一个人的生活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所规定的。(T)
13.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主观条件。(T)
14.青年的价值观取向决定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T)
15.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T)
16.人生价值只有在实践与创造中才能实现。( T)
17.劳动是人生价值的源泉。(T)
18.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主观条件是学习成绩优秀。(F)
19.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建立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的。(F)
20.劳动、创造和贡献是人生社会价值的基本标志。(T)
21.人的创造能力是天生就有的。(F)
22.人生观与世界观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T)
23.人生目的是人生行动的动力源泉。(T)
24.反映一个人生活基调的是人生态度。(T)
25.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T)
26.人生观具有相对的独立性。(T)
27.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对立的。(F)
28.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是区分不同阶级人生观的根本标志之一。(T)
29.为人民服务就是为最大多数人服务。(T)
30.科学文化水平的高低是决定人的创造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T)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2.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3.道德评价的标准是(善恶)。
4.道德调节人们的行为规范,不是靠(国家强制力)来维系。
5.道德最突出和最主要的功能是(调节功能)。
6.道德调节的形式主要是(道德评价)。
7.“公义胜私欲”是中华传统美德的( 根本要求)。
8.道德调节的主体是(社会一切成员)。
9.道德的根本是(诚)。
10.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是(范仲淹)。
11.中国革命道德的重要环节就是要求共产党人(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1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1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1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是(诚实守信)。
15.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是(中华传统美德)。
16.道德建设的核心实质上是一个(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
17.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是(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18.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中,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1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
2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
21.社会主义社会最起码的社会公德是指(热爱劳动)。
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2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25.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要解决人们基本行为规范问题的是(社会主义荣辱观)。
2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上的概括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2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上的概括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2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层面上的概括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9.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升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精神境界的(精神支柱)。
3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多项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来维系的。
2.道德的主要功能包括(规范功能;认识功能;调节功能)。
3.下列关于道德含义的正确表述包括(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的;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维系)。
4.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意义包括(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需要;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5.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除了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外,还包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破除旧观念,树立社会新风尚;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容包括(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
7.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特征包括(科学性;群众性;实践性)。
8.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包括(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调重视、保障、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自觉创造精神)。
9.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要求的三个层次是(无私奉献,一心为公;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10.爱科学的基本要求是(热爱科学、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人才;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技术;为科学献身,捍卫科学真理)。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种;社会主义荣辱观)。
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包括(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开放性)。
13.党的十八大报告以“三个倡导”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4.弘扬中国革命道德的意义包括(有利于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
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以下哪几个层面概括出来的?(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层面)。
16.下列对爱劳动的正确表述包括(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道德的重要标志;最高层次的要求是不讲条件、不计报酬,具备高度自觉的劳动态度;以诚实劳动的态度和手段去获取利益和财富;要有勤俭敬业精神)。
17.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意义包括(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需要;个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18.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除了它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外,还包括(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是抵御西方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的根本措施;有利于清除封建道德和资产阶级道德的腐朽思想影响;有助于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9.下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表述包括(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凝结着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它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
20.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包括(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支撑;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为青年人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指明了努力方向;是引领青年人成长成才的基本途径)。
三、判断题(正确的请用字母“T”表示,错误的请用字母“F”表示)
1.道德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F )
2.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T)
3.道德的调节功能是道德最突出和最主要的功能。( T )
4.道德调节的目标是使人们的行为逐步从“实然”向“应然”转化。( T)
5.道德调节的形式主要是道德评价。( T )
6.道德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经济状况。( F )
7.道德调节的主体是专门的单位组织和人员。( F)
8.“公义胜私欲”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根本要求。( T)
9.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之一。( T)
10.诚信之德在于言必信,行必果。( T)
1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T )
12.人的一切精神需要中最高尚的需要是道德。( T )
13.是否为人民服务是区别革命道德和一切剥削阶级道德的根本分界线。( T )
14.中国革命道德的重要环节是要求共产党人修身自律,保持节操。(T )
15.中国革命道德是先进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T)
1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集体主义。( F )
17.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 T )
18.爱劳动最起码的要求是不讲条件,不计报酬。( F )
19.爱劳动的最高层次要求是遵守劳动纪律。( F )
20.爱科学就是要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人才。( T)
2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是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F )
22.“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要求。(T)
23.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F )
24.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T )
25.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T)
26.道德建设的核心实质上是一个“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 T)
27.在当代中国,爱国不一定爱社会主义。( F)
28.科学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T )
29.热爱劳动是社会主义社会最起码的社会公德。( T )
30.“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要求。( T )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人们在公共空间发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共同生活称为( 公共生活 )。
2.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 有序化 )状态。
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
4.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 社会公德 )。
5.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遵纪守法)。
6.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是(职业道德)。
7.对自己的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是指( 爱岗数业)。
8.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是(奉献社会 )。
9.( 诚实守信)是现代人和从业者成功进入社会和职业殿堂的“准入证”。
10.我国家庭的传统美德的起码要求是( 尊老爱幼 )。
11.婚姻家庭的本质体现是( 社会属性)。
12.道德修养强调的是( 自省自律 )。
13.(道德素质)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目的和方向。
14.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称为( 个人品德 )。
15.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
16.在人的各种综合素质中,个人品德是( 核心要素 )。
17.在无人知晓、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能坚守道德操守,自觉自愿地按道德要求行事的修养方法称为( 慎独自律 )。
18.道德修养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是高度的( 自觉性 )。
19.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 )力量。
20.虚心学习,积极思考,明辨善恶,扬善弃恶是道德修养的(学思并重)方法。
21.不断反省自我,及时抑制和克服自身的不良念头及行为的道德修养方法是(省察克治)。
22.自觉地把道德理论知识与自身实际行为统一起来,并将其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外化为个人实际的道德行为的道德修养方法是(知行统一 )。
23.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善行或美德,并加以强化巩固的道德修养方法是(积善成德)。
24.道德修养的实质就是在社会各种道德体系和道德观念的冲突和矛盾中( 自己与自己“打官司”)。
25.属于道德修养要求的是(要有强烈的动机,自觉自愿地学习、思考和体验,提升道德修养的境界)。
26.下列对一个人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是在学习中升华、在内省中完善、在自律中养成、在实践中锤炼的结果。
27.个人品德含义的表述正确的是: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28.家庭美德的起码要求是:尊老爱幼。
29.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是指( 家风)。
30.在社会公德中作为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的是(爱护公物)。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多项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人们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三大领域是指(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家族生活)。
2.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包括(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活动内容的公开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
3.文明礼貌是一个人的(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4.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是(活动范围的广泛性、活动内容的公开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
5.办事公道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做到( 公平公正、不假公济私、不损公肥私、不以权谋私)。
6.职业道德的特征包括( 适用范围的有限性;历史发展的继承性;表述方式的多样性;约束行为的强制性)。
7.道德素质是人们( 政治素养、道德品质、法律意识)的综合体。
8.一个人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是(在学习中升华、在内省中完善、在自律中养成、在实践中锤炼)的结果。
9.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除了爱岗敬业,还包括(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10 道德修养是指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进行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
11.个人品德集中体现了( 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内在统一。
12.个人品德是指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 心理状态、行为习惯)。
13.个人品德的特征包括(实践性、综合性、稳定性)。
14.个人品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
15.个人品德养成的要求主要包括( 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采取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自觉地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16.道德修养强调的是(自省、自律)。
17.提高道德修养自觉性的要求包括( 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约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要有强烈的动机 )。
18.下列对对道德修养的表述正确的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和原则、高度的自觉性是其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
19.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除学思并重外,还包括:省察克治、慎独自律、积善成德、知行统一。
20.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目的是: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认识水平和判断能力;激发人们自觉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
三、判断题(正确的请用字母“T”表示,错误的请用字母“F”表示)
1.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婚姻家庭生活是人们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三大领域。( T)
2.公共秩序直接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质量。( T )
3.文明礼貌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 F )
4.爱护公物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T )
5.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T )
6.职业道德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 T)
7.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是奉献社会。( T )
8.家教是实现家庭美德与家风互动的中介环节。(T )
9.社会属性是婚姻家庭的本质体现。( T)
10.婚姻家庭关系不需要法律来调整。( F )
11.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家庭、重视亲情的观念。(T )
12.勤俭持家是家庭美德的起码要求。( F )
13.婚姻家庭关系不需要道德维系。( F)
14.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T )
15.每个家庭都风清气正,社会风气自然会得到改善,社会也就能和谐发展。(T)
16.诚实守信是现代人和从业者成功进入社会和职业殿堂的“准人证”。( T )
17.提高职业道德素质的关键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品质,并将其提高至自觉意识的层面。( T )
18.道德素质是人们政治素养、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T )
19.道德修养强调的是自省自律。( T )
20.个人品德是与生俱来的。( F)
21.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T)
22.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T )
23.道德修养的实质,就是在社会各种道德体系和道德观念的冲突和矛盾中,自己与自己“打官司”。(T )
24.高度的自觉性是道德修养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T)
25.慎独自律就是在无人知晓、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能坚守道德操守,自觉自愿地按道德规范行事。( T )
26.个人品德养成不需要有强烈的动机。( F)
27.在人的各种综合素质中,个人能力是核心要素。(F )
28.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T)
29.道德修养就是脱离实际的个人闭门思过。(F )
30.道德修养必须知行统一。( T )
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法律是由( 国家强制力 )保证实施的社会行为规范。
2.法律是( 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 制定)是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按照法律程序,制定、补充、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4.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是由( 国家 )制定的。
5.法律的内容由统治阶级的( 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6.(科学性)和公正性的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特点之一。
7.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之一是( 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 )。
8.( 法律制定 )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9.( 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按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规范处理具体案件的专门活动。
10.法律实施的方式包括法律适用和(法律遵守)。
11.我国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法、( 及时 )、合理、公正。
12.公民在适用法律上( 一律 )平等。
13.我国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
14.( 任何公民 )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15.(违法行为的客体 )是指被违法行为所侵害的而为我国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16.违法行为的客观方面是必须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的行为,即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17.违法行为的( 主观方面),就是指违法行为人在主观上有过错,这种过错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
18.违法行为的( 主体),就是实施了违法行为的自然人和法人或社会组织。
19.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 基础)。
20.有法可依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
21.有法必依是社会主义法制的( 中心环节 )。
22.执法必严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关键 )。
23.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制的( 保障 )。
24.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 依宪治国 )。
25.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 依宪执政 )。
26.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27.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 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28.(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
29.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是(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的重大任务之一。
30.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之一是(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多项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法律发展史上曾先后产生过以下哪几种类型的法律制度?
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社会主义法律。
2.以下哪些内容不是法律的基本特征?
法律的内容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法律是被奉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
3.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包括(制定、认可 )。
4.通常国家认可法律有以下哪些情况?
A.赋予社会上早已存在的道德、宗教、习俗等以法律效力;
B.通过加入国际组织,承认或签订国际条约等方式,认可国际法律规范;
C.对特定的国家机关从具体案件的裁决中概括出一般的规则、原则赋子法律效力;
D.认可国际司法经验
5.下列关于法律本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B.法律体现的意志不是统治者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C.法律是被奉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的意志
D.法律的内容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6.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特点,体现在下列哪几个方面?
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规范性和社会性的统一;C.科学性和公正性的统一;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7.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规范作用包括( 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
8.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包括(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
9.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包括坚持群众路线和(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维护法律的严肃性、稳定性和连续性;结合我国国情,汲取和借鉴外国法律创制的经验)。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包括以下哪些环节?( 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以下哪几个层次?(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包括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体现了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
13.法律实施的方式包括( 法律适用、法律遵守 )。
14.违法由下列哪些要件构成?
违法行为的客体;违法行为的客观方面;违法行为的主体;违法行为的主观方面。
15.按照违法行为的具体性质、危害程度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的不同,违法行为可分为违宪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经济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
16.按照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危害程度,法律责任一般分为刑事法律责任和(民事法律责任、经济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 )。
17.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8.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要坚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
19.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包括依法治国、党的领导和( 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
20.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必须坚持以下哪些原则?(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三、判断题(正确的请用字母“T”表示,错误的请用字母“F”表示)
1.自有人类社会以来法律就存在了。(F)
2.法律是阶级社会才存在的特殊社会现象。(T)
3.法律经历了由习惯到习惯法再到成文法的历史演变过程。(T)
4.法律的强制性只能由法定的社会组织和力量来实施。(T)
5.国家机关不能赋予社会上早已存在的道德、宗教、习俗等以法律效力。(F)
6.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是可以相互约定的。(F)
7.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特点强调的是国家的强制力而不是人民的自觉遵守。(F)
8.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不需要结合我国国情。(F)
9.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不需要汲取和借鉴外国法律创制的经验。(F)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T)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三个层次。(T)
12.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按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规范处理具体案件的专门活动。(T)
13.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我国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之一。(T)
14.只有上升为法律的统治阶级意志是国家意志。(T)
15.法律的实施是指社会主义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和实现。(T)
16.在我国,一切组织和个人都是守法的主体。(T)
17.犯罪必然违法,违法不一定犯罪。(T)
18.意外事件造成的客观危害不能认定为违法。(T)
19.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体现和保障。(F)
20.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前提和基础。(F)
21.法治代表理性、效率、文明、民主和秩序。(T)
22.有法可依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T)
23.执法必严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保障。(F)
24.法制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F)
25.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T)
26.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T)
27.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T)
28.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T)
29.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T)
30. 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T)
第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宪法是国家(根本法)。
2.我国现行宪法是( 1982 年 )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1982 年宪法制定和实施以来,先后( 五次)以修正案的形式进行了修改。
4.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 )以上多数同意才能通过。
5.中华人民共和国( 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6.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 公安机关 )执行,不受逮捕。
7.( 平等权 )是指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
8.( 批评建议权 )是指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9.( 社会经济权 )是指公民享有的经济生活和物质利益方面的权利。
10.公民的( 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 物质帮助)的权利。
12.遵守宪法和法律是( 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 )的要求。
13.依法纳税是( 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的要求。
14.( 社会主义制度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1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人民 )。
16.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7.以下哪一项不是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为维护世界和平服务)。
1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 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19.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是坚持(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0.城市的土地属于( 国家)所有。
21.国家结构形式可分为单一制和( 复合制)。
22.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
2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每届任期(五年 )。
2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 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25 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 选民直接)选举。
2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
27.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 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
28.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 五年)。
29.监察委员会是国家的(监察机关 )。
30.人民法院是国家的( 审判机关)。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多项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我国宪法的特征是(宪法内容的根本性、宪法效力的最高性、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的严格性 )。
2.下列哪些原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公民权利原则;法治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 )。
3.政治权利和自由主要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 )。
4.下列关于人身自由权的说法,正确的是(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5.社会经济权主要包括公民的(财产权;劳动权;休息权;物质帮助权)。
6.以下哪些内容属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
7.在我国,( 劳动权、受教育权)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8.下列关于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爱国统一战线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保障;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家制度之一;爱国统一战线的存在,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特点之一 )。
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10.国家结构形式可分为(单一制、复合制)。
11.以下哪些职权归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监督宪法的实施、选举、决定和罢免最高国家机关领导人员 )。
1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由以下哪些人组成?(委员长、副委员长若干人、秘书长、委员若干人)。
1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监察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职务。
1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非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主席团许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非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许可,不受( 逮捕 )或者(刑事审判)。
15.有(选举权 )和(被选举权)的年满四十五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以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
16.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和( 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
17.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并且有权罢免(本级监察委员会主任、本级人民法院院长、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18.在民族自治地方机关中,(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19.人民法院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
20.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个人)的干涉。
三、判断题(正确的请用字母“T”表示,错误的请用字母“F”表示)
1.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T)
2.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基础和依据。(T)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T)
4.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T)
5.法律和其他议案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同意才能通过。(F)
6.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T)
7.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领导负责制原则。(F)
8.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居住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F)
9.禁止用任何方式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T)
10.批评建议权是指公民对任何人都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F)
1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属于人身自由权。(F)
12.公民所有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F)
13.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T)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T)
1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F)
16.爱国统一战线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保障。(T)
17.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T)
1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制度。(T)
19.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T)
20.城市的土地属于集体所有。(F)
21.民族自治地方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范围内设立的享有特殊法律地位和高度的自治权,实行特别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的地方行政区域。(F)
2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经费由候选人自筹。(F)
2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并有权罢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T)
2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T)
25.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是国务院的职权之一。(T)
26.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T)
27.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者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T)
28.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T)
29.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T)
30.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办案时,起诉书、判决书、布告和其他文书应当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文字。(T)
第七章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 诚信)原则是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2.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3.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 )平等。
4.( 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
5.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6.(法人)是依法成立的,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7.(父母) 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8.( 依法成立)是法人的设立应当具备的条件之一。
9.事业单位属于(非营利法人 )。
10.( 人身权)是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与其生命、身份不可分离而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
11.( 所有权 )是指权利人依法可以对自己的不动产和动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12.(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的行为。
13.( 宣告失踪)是指自然人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宣告其为失踪人的民事法律制度。
14.( 效力待定民事法律行为 )是指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有待于第三人意思表示,在第三人意思表示前,效力处于不确定状态的民事法律行为。
15.(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行使自己的权利,法律规定其胜诉权归于消失的时效制度。
16.共有是指两个以上的民事主体对同一项财产享有所有权。共有包括( 按份共有 )和共同共有。
17.(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18.(承诺生效时 )合同成立,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19.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20.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每个人的侵权行为都足以造成全部损害的,行为人承担( 连带责任)。
21.继承从被继承人( 死亡时 )开始。
22.在下列法定继承人中,( 兄弟姐妹)不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
23.立有多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 最后的)为准。
24.下面所列财产中哪一种财产不能作为遗产?( 抚恤金 )
25.下列哪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26.(委托代理)是指代理人根据被代理人的委托授权行为而产生的代理。
27.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 不承担 )民事责任。
28.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 不承担 )民事责任。
29.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30.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多项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 )。
3.下面哪些选项属于监护人的职责?( 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权利及其他合法权益等)
4.法人的设立应当具备以下哪些条件?( 依法成立;有财产或者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住所 )
5.按法人设立目的和功能等方面的不同,法人分为( 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特别法人)。
6.人格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名誉权、荣誉权和(名称权;隐私权;肖像权;姓名权)等权利。
7.物权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 )。
8.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的类型主要有(重大误解;欺诈;胁迫;乘人之危致显失公平)。
9.下列(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10.对物权的保护主要有以下(请求确权、请求返还原物、请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险、请求恢复原状)特殊方法。
11.所有权的权能包括( 占有;使用;收益;处分)。
12.担保物权是为了担保债的履行,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财产上设定的物权,主要有(抵押权;质权;留置权)。
13.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下列(当事人的姓名、标的、数量、质量)条款。
14.有下列(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情形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15.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一项基本民事权利,主要具有以下( 固有性、专属性、对世性、具有防御性权能 )特征。
16.我国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婚姻自由原则;一夫一妻原则;男女平等原则;夫妻互相忠实、尊重、关爱原则)。
17.有( 重婚;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未到法定婚龄 )情形的,婚姻无效。
18.遗嘱是要式法律行为,《民法典》规定了( 自书遗嘱;代书遗嘱;打印遗嘱;录音录像遗嘱)形式。
19.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主要有(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 )。
20.侵权责任的免除和减轻事由,主要有(受害人过错;受害人故意;第三人过错;自甘风险 )。
三、判断题(正确的请用字母“T”表示,错误的请用字母“F”表示)
1.平等原则是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T)
2.自愿原则是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T)
3.绿色原则是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T)
4.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天赋的。(F)
5.法人以其全部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T)
6.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T)
7.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F)
8.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T)
9.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义务,但没有扶助和保护的义务。(F)
10.被监护人的父母担任监护人的,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T)
11.没有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的,监护人由民政部门担任,也可以由具备履行监护职责条件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担任。(T)
12.法人不需要以其全部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F)
13.行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T)
14.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失效。(T)
15.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期限,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期限的除外。(T)
16.行为人没有代理权,仍然实施代理行为,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对被代理人发生效力。( F)
17.物权的变动是指物权的产生、变更和消灭。(T)
18.合同的履行,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完成作为合同债务内容的给付,并因此使合同债权目的得以实现。(T)
19.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T)
20.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当事人对合同变更的内容约定不明确的,推定为变更。(F)
21.违约责任是指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合同约定所承担的民事责任。(T)
22.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等权利。(T)
23.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加以干涉。(T)
24.依据取得根据不同,继承权可分为法定继承权和约定继承权。(F)
25.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T)
26.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T)
27.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 T)
28.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应当及时将该通知转送相关网络用户,并根据构成侵权的初步证据和服务类型采取必要措施。(T)
29.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销售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F)
30.患者征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T)
第八章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 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利益,根据本阶级意志,通过国家立法程序制定的关于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刑法规定之罪的,也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按照我国刑法规定最高刑为( 三年 )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3.( 犯罪构成 )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确定某种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主客观要件的总和。
4.( 犯罪行为 )属于犯罪的客观方面。
5.已满( 十六周岁 )的人犯罪,应当承担完全刑事责任。
6.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7.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8.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 可以 )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9.犯罪的故意是指犯罪主体( 明知 )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
10.对于过失犯罪,( 刑法中有明确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11.( 紧急避险 )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利益的行为。
12.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 不 )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13.( 犯罪预备 )是指犯罪分子为了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犯罪条件。
14.共同犯罪是指( 二人 )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15.我国刑法规定,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 全部罪行 )处罚。
16.我国刑罚分为主刑和( 附加刑)两大类。
17.有期徒刑的期限为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数罪并罚时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 二十五年)。
18.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人,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 二年 )执行。
19.( 剥夺政治权利 )属于附加刑。
20.我国刑法规定,对于累犯( 应当从重 )处罚。
21.(刑法面前人人平等 )原则,是刑事司法公正、平等的基础和前提,要求定罪公正、量刑公正、行刑公正,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22.( 罪刑法定原则 )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23.( 属地原则 )是指以本国领域为适用刑法的范围,不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凡是在本国领域内犯罪者,一律适用本国刑法的管辖原则。
24.(属人原则 ),是指以自然人的国籍为标准的刑法适用原则。
25.(刑法的效力范围),又称刑法的适用范围,是指刑法在什么地域、对什么人和在什么时间适用,以及是否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26.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实施不法侵害人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是( 正当防卫)。
27.( 犯罪未遂 )是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得逞。
28.( 有期徒刑 )是剥夺犯罪人一定期限的人身自由,并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
29.(刑罚)是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在刑法中确定,由人民法院依法对犯罪人适用并由专门机构执行的最为严厉的强制手段。
30.(量刑)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人依法裁量决定刑罚的审判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多项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
2.刑法的效力范围,又称刑法的适用范围,是指刑法(在什么地域;对什么人;在什么时间适用;是否具有溯及既往 )的效力。
3.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惩罚性)。
4.犯罪构成包括以下哪些要件?( 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 )。
5.犯罪客观方面通常包括(犯罪行为;犯罪结果;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
6.犯罪主观方面包括犯罪的(故意;过失;犯罪的目的和动机 )。
7.犯罪故意分为(直接故意;间接故意 )。
8.正当防卫行为应具备以下哪些条件?( 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必须是有危害社会的不法侵害行为的发生;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必须是针对实施不法侵害人本人)。
9.犯罪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停止在某个阶段,表现为未完成形态,具体包括( 犯罪中止;犯罪未遂;犯罪预备)。
10.犯罪中止的特征是( 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必须自动放弃了犯罪;必须彻底放弃了犯罪或者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
11.构成共同犯罪应具备的条件是(犯罪主体必须是两个以上都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在主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在客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12.我国刑法根据各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作用,以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的不同,将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
13.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除管制外,还包括(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14.我国刑法规定的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15.下列关于数罪并罚的说法,正确的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
16.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经过下列哪些期限不再追诉?(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
17.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不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等阶段。
18.单位犯罪主体是指实施了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19.下列关于死刑的说法,正确的是(死刑只适用于罪刑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20.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犯罪的情节;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判处。
三、判断题(正确的请用字母“T”表示,错误的请用字母“F”表示)
1.刑法的空间效力是指刑法在什么时间有效力、在什么地域有效力和对什么人有效力。(F)
2.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我国刑法。(T)
3、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用“从旧兼从轻”的原则。(T)
4.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T)
5.应受刑罚惩罚性是指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必须是达到刑法明文规定应该给予刑事制裁的行为。(T)
6.犯罪客体是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具体物或具体人。(F)
7.不满十二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T)
8.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T)
9.醉酒的人犯罪,可以不负刑事责任。(F)
10.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F)
11.对于过失犯罪,刑法中有明确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T)
12.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T)
13.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T)
14.我国刑法规定,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T)
15.管制是短期剥夺犯罪人人身自由,由公安机关就近关押并强制进行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F)
16.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F)
17.剥夺政治权利包括剥夺受教育权。(F)
18.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等原因缴纳罚金确实有困难的,经人民法院裁定,可以延期缴纳、酌情减少或者免除。(T)
19.对于犯罪的中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F)
20.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T)
21.犯罪是危害统治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由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以法律形式加以规定并予以刑罚处罚的行为。(T)
22.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T)
23.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监定确认的,可以从轻处罚。(F)
24.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可以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可以减轻处罚。(F)
25.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T )
26.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T)
27.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T)
28.假释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人,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有条件地将其提前释放的一种刑罚制度。(T)
29.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应受追诉期限的限制。(F)
30.我国刑法只规定了追诉时效,而没有规定行刑时效。(T)